智能硬件行業調研報告

行業概念


2017年智能硬件產業圖譜




什么是智能硬件行業?

智能硬件是以平臺性底層軟硬件為基礎,以智能傳感互聯、人機交互、新型顯示及大數據處理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特征,以新設計、新材料、新工藝硬件為載體的新型智能終端產品及服務,是繼智能手機之后的一個科技概念,通過對傳統設備進行改造,進而讓其智能化。隨著技術升級、關聯基礎設施完善和應用服務市場的不斷成熟,產品形態從智能手機延伸到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車載、醫療健康、智能無人系統等,成為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的交匯點。


行業細分


智能家居

是以住宅為平臺,將家居生活有關的設施集成,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與家庭日程事務的管理系統,提升居住環境。


消費類電子產品

傳統的消費電子類產品和家用電器逐步走向智能化,提供比非智能的產品更多維度的體驗。


可穿戴設備

可穿戴設備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種便攜式設備。它不僅僅是一種硬件設備,更是通過軟件支持以及數據交互、云端交互來實現強大的功能,對我們的生活、感知帶來很大的轉變。


芯片半導體

所有的智能硬件的核心部件都是其內置的芯片和儲存裝置,以及傳感器和對外連接的裝置。


工業機器人

機器人又稱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在智能硬件產業里的細分概念通常指的是工業領域的機器人。


3D打印

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數字技術材料打印機來實現的。


傳感器和中間件

傳感器是是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傳感器的存在和發展,讓物體有了觸覺、味覺和嗅覺等感官,讓物體慢慢變得活了起來。中間件是一種獨立的系統軟件或服務程序,分布式應用軟件借助這種軟件在不同的技術之間共享資源。中間件位于客戶機/ 服務器的操作系統之上,管理計算機資源和網絡通訊。是連接兩個獨立應用程序或獨立系統的軟件。


飛行器

前幾年最火的智能硬件創業方向,包括民用機和軍用機。


智能出行

包括無人車,車聯網和自動駕駛模塊。


虛擬現實

VR是指虛擬現實,這個術語指的是一個由計算機生成的三維環境,人可以在其中探索和交互。從根本上說虛擬現實會將人帶入另一個世界。

AR是指增強現實,指的是在現實世界上疊加由計算機生成的虛擬形象,提供一個混合的視覺。

MR指混合現實,也可以叫做高保真AR,使現實世界和疊加的虛擬世界產生關聯互動。


智能硬件行業的典型商業模式


產品服務的典型模式


1、硬件作為服務:

智能硬件初創公司中最經常采用的盈利模式便是依靠銷售、或者是出租某個數字硬件設備,在上面產生某種經常性收入。這個費用有可能是以軟件許可、服務費的形式出現,也可能是按照時間來計費(年費或者月費),有些時候也有可能是以英里數來計費。將硬件視為服務本身的公司,往往瞄準的是產品一經出售之后漫長的使用過程,不斷優化使用體驗,讓用戶得到滿足,而不是靠著起初的銷售,做一錘子買賣。代表產品是共享單車。


2、硬件作為入口

以硬件為入口的產品其實跟以硬件為服務本身的產品從本質上來說并沒有什么區別,所不同之處在于,以硬件為入口的產品在盈利方式上,后續的服務是可以選擇付費使用或者不使用的。這聽起來似乎只是微小的變動,但是它徹底的改變了企業的盈利條件。但凡是屬于第二類的硬件產品,必須保證在每售出一件產品的時候都是要有一定比例的利潤空間的。代表產品是小米電視和小米手機。


3、硬件成為容器

這種盈利方式,是將硬件產品打造成消費品的載體,并通過一代又一代的硬件產品的推出,消費者逐漸成為品牌的忠實信徒,在硬件所設計的框架之中不斷消費。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硬件成為了一次性消費品的容器。這種盈利模式是最難的,首先它要打造出基于網頁和移動端的軟件產品,這已經很難了;其次它要打造出硬件產品,這更難了,最后你要從無到有的打造出來一套超級高效、快速的營銷派送系統,這同樣也是最難的事情。代表產品是Kindle


公司經營的典型模式

智能硬件廠商玩家類型較多,按照駐進形態的不同可以主要分為構筑生態型、平臺搭建型和初創垂直型三大類:


1、構筑生態型

主要有科技企業背景,在服務整個硬件企業時,主要從整體的生態服務角度出發,為整個行業提供生態方面保障的服務平臺。主要有百度、亞馬遜、阿里、360和京東等。


2、平臺搭建型

主要針對硬件行業企業,旨在為硬件其他玩家提供一條龍服務或者打包解決方案服務。代表企業主要有小米、硬蛋和騰訊開放平臺等。


3、初創垂直型

主要是指在智能硬件產品領域的初創廠商,通過致力于某垂直場景進行硬件產品的研發與制造。這些企業可能不光涉及硬件生產,也會有自主研發技術和核心賣點。代表企業如逸圖科技、Rokid等。

構筑生態型、平臺搭建型和初創垂直型這三類的劃分主要是廠商對自己的定位角度考量。其中構筑生態型設計的服務細分內容,可能會和平臺搭建型、初創垂直型有重合。但構筑生態型更多的是站在較高全局的角度進行硬件行業的服務,搭建的平臺更加具有全面的影響力。


典型公司經營模式分析之小米

小米通過手機生態鏈,以小米盒子為切入點,逐步進軍智能硬件領域。



Swot分析:


S:小米以手機為核心布局智能硬件,孵化多個智能硬件廠商,拓展產業鏈,推出米家智能家居控制平臺,布局家居市場,最終形成完善的智能硬件布局。


W:小米自身在內容生態上布局有限;手機及其他智能硬件產品采用性價比策略,導致一定程度固化了原有的廉價標簽。


O:中國智能硬件市場處于市場啟動器,市場集中度低,利于新公司進入;年輕消費群體對智能硬件產品認知度較高,愿意購買嘗試。


T:智能手機紅利逐漸消失;通過投資智能硬件企業組建生態體系,品類的快速擴張考驗小米的產品和數據整合能力、管控能力。


小米競爭優勢:

1、粉絲經濟:通過小米社區論壇,深度分析用戶畫像,產品得以無限貼近目標市場的需求和興奮點,從而實現用戶量和銷售量的雙爆發增長。

2、生態鏈企業:包括紫米科技、華米科技、智米科技、萬魔聲學等在內近百家公司構成了小米公司旗下的生態鏈企業,共同布局智能硬件產業發展。

3、營銷模式延長生命周期:通過多年探索,形成了饑餓營銷模式下的C2B產業鏈,以多輪預售和饑餓營銷來延長產品生命周期,實現先虧后盈的增長。



現狀和未來


行業情況



隨著新興隨著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國智能硬件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根據易觀智庫的數據顯示:中國2017年智能硬件及其服務的市場規模為3999億,同比增長20.63%。智能硬件總體保持穩定的增長趨勢,預計到2029年,中國智能硬件市場規模將達到5411.9億元。


智能硬件行業PEST分析:


P: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指導意見》、《中國制造》和《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等文件,提出要加快人機智能交互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和布局,推動智能工具和產品的產業化研發。


E:國民人均收入及消費支出持續增加,消費升級帶動產品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釋放的改革紅利成為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源泉;利用互聯網的邊際優勢的紅利,實現用戶體驗的跨越式增長,成為人工智能企業前進的方向。


S:隨著文化水平和時間管理意識提高,國民隊生活質量要求日益增強,正尋求一種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8090后成為主流消費人群,該人群喜歡探尋新鮮事物,對智能化產品接受快,成為創新智能產品市場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T: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人工智能應用領域愈發廣泛,技術革新趨于成熟;物聯網技術發展迅速,推動人工智能產品落地。


用戶分析


1、智能硬件領域活躍用戶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率,用戶規模持續增長。



2、從性別上看,智能硬件用戶以男性居多;年齡集中分布在26-35歲;地域上,用戶集中于一、二線經濟發達地區,智能硬件用戶以白領、學生、教師為主,其中白領占比最高(其消費能力強)。



3、用戶在購買智能硬件產品時傾向性明顯,智能硬件廠商仍需要通過挖局細分領域的用戶屬性,滿足不同用戶需求。



4、用戶購買智能硬件產品頻率較為穩定,智能手環購買用戶更傾向于購買其他智能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鏡;智能電視購買用戶則更傾向于購買其他智能家居產品。



行業趨勢


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智能硬件產品相繼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多項關鍵技術現處于觸發期和期望膨脹期,在未來5-10年時間將逐漸成熟,其中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智能硬件產品相繼進入發展階段,包括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服務機器人等,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而智能硬件產品涵蓋了智能家居、智慧出行、智慧醫療等多個領域,應用更加趨向于場景化。



趨勢一:借助智能硬件服務平臺的優勢,創新智能硬件行業在終端、內容服務和數據方面,都將得到長足的發展。



趨勢二:在集成化供應鏈化的大趨勢下,智能硬件去向多元化、透明化、專業化和垂直化等特點。



趨勢三:智能硬件服務平臺為創新型企業提供整條演進線路的解決方案,在整個硬件生產的鏈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趨勢四:大企業的運營模式主要通過強強聯合或者跨界營銷進行再生產;創新型小企業多借助硬件供應平臺進行資源的尋找和產品輸出。



行業挑戰


同質競爭端倪初現

雖然智能硬件產業尚為新興產業,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但由于關注度高,包括傳統制造業、互聯網企業、初創型企業等參與廠商眾多。然而目前智能硬件產業發展仍處初級階段,產品應用服務開發滯后,功能單一,造成國內智能硬件產業發展同質化競爭端倪初顯。以可穿戴設備為例,我國已有眾多科技型企業發布了各自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產品。但智能手表多作為智能手機的配件使用,娛樂化功能也不外乎運動、睡眠監測等,產品差異性小;而智能手環多提供健身、健康及睡眠管理,產品之間差異性也不大。


跨界協同合作存在壁壘

智能硬件產業是以互聯網、半導體、智能控制等技術提高傳統產業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具有軟硬融合、跨界應用等特征。但在企業跨界合作中,存在部分壁壘,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與傳統廠商的合作存在壁壘。以智能汽車行業為例,一方面,互聯網等科技型企業由于政府管控、投資巨大等壁壘很難進入汽車整車制造環節;另一方面,傳統汽車廠商不愿意與科技型企業合作,而是自己開發相關智能控制或車載系統。

二是與其他行業的合作存在壁壘。這一問題在提供醫療功能的可穿戴設備上表現尤為明顯。一方面,可穿戴設備開發的心率、血糖檢測等功能,檢測結果不精確,一定程度上并不具備醫學參考價值;另一方面,可穿戴設備所搜集的大量人體生命體征數據,經過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處理后,需專業的醫療人員給出相應診療建議,但由于行業壁壘較高,可穿戴設備與醫療領域的合作較少,降低了數據價值。


核心技術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

盡管我國在智能硬件產品研發與生產上與發達國家差距不明顯,但在關鍵核心零部件環節,受支撐產業的影響,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部分仍然依賴進口。如在智能服務機器人領域,我國電機、驅動器、減速器等關鍵部件仍主要依賴進口。在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我國在柔性顯示技術、小尺寸柔性儲能技術等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明顯。特別是由于國內企業在基礎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等領域的支撐能力較弱,制約了傳感器、短距離無線通信芯片等感知層關鍵環節競爭力的提升,造成了我國傳感器基礎薄弱,尤其在制造技術方面跟發達國家差距較大。


全球專利布局與競爭日益激烈

隨著全球科技變革速度的加快,智能硬件將成為下一個全球競爭的戰略要地。很多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在行業發展初期紛紛將知識產權保護當成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非常重視專利布局。以智能可穿戴設備為例,波士頓勒克斯市場研究公司的一份報告顯示,三星已經成為該領域申請專利數量最多的。2010 年到 2015 5 月止,在可穿戴電子設備 41301 份專利中,三星占了4%,高通和蘋果分別以3%2.2%位居第二、三位。微軟甚至在未發布任何可穿戴產品的情況下耗資 2 億美元從美國 Osterhout 設計收購了一批與智能可穿戴設備有關的資產和專利。市場尚未成熟,國際巨頭就已經開始了專利裝備競賽。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我國智能可穿戴設備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國外針對我國的專利保護戰爭將會越來越頻繁。因此,國內企業在不斷探索、完善智能硬件相關技術的同時,還需提高專利意識,加強知識產權布局。


產品弱智能化,單品體驗感差

智能硬件產品現在仍處于低智能階段,多數產品仍以增加WiFi模塊,通過手機進行控制的形式出現,單品體驗感差。


用戶隱私泄露風險加大

智能硬件通過接入網絡進行操控,數據在云端進行傳輸及積累,在方便操作的同時也進一步加大了用戶安全隱私泄露的風險,防范黑客攻擊與數據泄露成為重點。

the end

評論(0)